首页 \ 招考资讯 \ 正文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2025-04-27

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留意题目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透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接着,阅读注释部分,通过注释可以了解作者的相关事迹。最后,查看诗句的翻译,通常诗歌可以通过注释来翻译,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多样,例如:

①你认为诗中某句某字写得好不好,原因何在?

②请从某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字,在有的版本中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类题型,旨在品味这些经过古人精心锤炼的字,探究其妙处。回答问题时,应将该字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来进行分析,而非孤立地看待。

答题要点包括:

①明确肯定哪个字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表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③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该字还原到句中,描绘出所展现的景象;

④指出该字表达了何种情感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比较“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佳?

[答]①“阔”字更佳。②“阔”意为空阔、开阔。③春潮使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因此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表达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如:

①最后两句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意思时,需注意表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其作用,或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包括:

①阐明诗句的表面意义,有时需发掘其深层含义。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的情感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①描绘了曲终时的景色,以及诗人沉醉于琴声中的状态。②侧面彰显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多样,如:

①诗中哪两联描绘了哪些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形神交融后产生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意境成为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答题要点包括:

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通过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闲适恬淡等,并指出原因。

示例:杜甫《江汉》一诗,“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中三联运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并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答:①第二联中的“片云”喻诗人漂泊他乡,远浮天边;永夜的“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第三联中的“落日”喻暮年;“秋风”为实景。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③诗中提及“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可看出,诗人虽有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

(4)主旨型题

设问方式如:

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存在多种看法,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请结合全诗,对词中有关诗句进行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诗歌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答题要点包括:

①分析具体诗句的内容。

②阐述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示例:分析五代·欧阳炯《江城子》一词,如何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皇帝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逝,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勿重蹈六朝覆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上一篇:2025年566分在山东上什么大学好 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下一篇:2024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录取分数线 各专业分数及位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