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课文原文
鲁镇酒店的布局,独特异于其他地方:临街设有一个曲尺状的大柜台,柜内时刻备有热水,以便随时温酒。劳作的工匠们,在午后或傍晚散工后,常常花费四文铜钱,购置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如今每碗酒的价格已涨至十文。
孔乙己课文原文
鲁镇酒店的独特布局,与其他场所有着显著不同: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当街而立,柜内始终备有热水,方便顾客随时温酒。工匠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常常会花费四文铜钱来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价格,现在每碗酒已经涨到十文。他们靠柜外站着,享受着热酒带来的片刻休憩;若愿意多付一文,便能购得一碟盐煮笋或茴香豆作为下酒小菜,而若肯出到十几文,则可购得荤菜。然而,这些顾客多为短衣帮,鲜少有如此阔绰之时。唯有那些穿着长衫的顾客,才会悠然步入店面隔壁的房间,点酒要菜,慢慢享用。
自十二岁起,我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担任伙计。掌柜认为我模样憨傻,难以伺候长衫主顾,于是安排我在外头帮忙。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相对随和,但唠叨纠缠的也不少。他们总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中舀出,检查壶底是否有水,再亲眼看着壶子放入热水中,这才放心。在这样的严格监督下,想要掺水都极为困难。因此,没过几天,掌柜又说我胜任不了这份工作。幸亏荐头的情面大,我无法被辞退,于是改任专管温酒的无聊职务。
从此,我整天站在柜台里,专心履行我的职责。虽然未曾失职,但日子总觉得有些单调乏味。掌柜总是板着脸,顾客也没有好脸色,让人无法活泼起来。唯有孔乙己光顾时,才能带来些许欢笑,因此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却穿着长衫的人。他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皱纹中时常夹杂着伤痕,留着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他虽身穿长衫,但那衣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未曾缝补,也未曾洗涤。他与人交谈时,总是满口“之乎者也”,让人半懂不懂。因他姓孔,人们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句半懂不懂的话中,为他取了个绰号——孔乙己。孔乙己一进店,所有喝酒的人都会看着他发笑,有人调侃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予回应,只是向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然后排出九文大钱。众人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人家东西了!”孔乙己瞪大眼睛辩解:“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暴起,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接着便是一连串难懂的话语,如“君子固穷”之类,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氛围。
听人背地里议论,孔乙己曾读过书,但终未进学,又不会谋生;于是越过越穷,几近乞讨。幸而他写得一手好字,便替人抄书换口饭吃。可惜他又有好喝懒做的坏脾气。坐不了几天,便连人带书籍纸张笔砚一同消失。如此几次后,便再无人找他抄书了。孔乙己无奈之下,偶尔做些偷窃之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尚好,从不拖欠酒钱;虽有时无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粉板上孔乙己的名字也会随之拭去。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后,涨红的脸色逐渐恢复正常,旁人又问:“孔乙己,你真的认识字吗?”孔乙己看着提问者,露出不屑置辩的神情。他们便接着说:“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呢?”孔乙己顿时显得颓唐不安,脸色灰暗,嘴里喃喃着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让人听不懂。这时,众人又哄笑起来,店内外再次充满了快活的氛围。
“多吗?并不多。”
有几回,邻居的孩子们听到笑声,也跑来凑热闹,围住孔乙己。他便给每个孩子一颗豆。孩子们吃完豆仍不散去,眼睛都盯着碟子。孔乙己慌了神,伸开五指罩住碟子,弯腰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了看豆,自己摇头道:“不多不多!多吗?并不多。”于是孩子们在笑声中散去了。
孔乙己总能给人带来欢笑,然而没有他,日子也照样过。
有一天,大概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结账,取下粉板时突然说:“孔乙己好久没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这才意识到他确实很久没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他怎么会来?……他的腿被打折了。”掌柜应道:“哦!”“他肯定又是偷东西了。这回是自己犯傻,竟然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能偷吗?”“后来怎么样了?”“怎么样?先写了服辩,然后被打,打了大半夜,腿也被打折了。”“那之后呢?”“之后腿就被打折了。”“打折了又怎样呢?”“怎样?……谁知道呢?或许已经死了。”掌柜不再追问,继续算他的账。
中秋过后,秋风日渐凄凉,转眼将至初冬;我整天靠着火,也得穿上棉袄了。一天下午,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眼坐着。突然听到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低,却很耳熟。睁眼一看,又不见人影。站起来向外望去,只见孔乙己坐在柜台下的门槛边。他脸色黑瘦,已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两腿盘着,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挂在肩上;见了我,又说:“温一碗酒。”掌柜也探出头来,一边说:“孔乙己吗?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颓唐地仰面回答:“这……下回还清吧。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像往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次没有多加辩解,只是说了一句:“别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跌断的,跌……”他的眼神似乎在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事。此时已经围了几个人,他们都和掌柜一起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我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是用手走来的。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用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很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时却未再提及,再到年关也没见到他。
我至今仍未见到——恐怕孔乙己确实已经离世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赏析
这部杰作出自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之手,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者以极其简练的笔触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刻画了孔乙己这位被社会底层残酷抛弃、生活困顿潦倒,最终被强大黑暗势力吞噬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既可悲又可笑的个性特征及其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描绘,也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具体体现。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面貌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无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