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物化生532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
2025北京物化生532分能上的大学有: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甘肃政法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以下是一些可能适合此分数段的大学名单及录取分数线,供高考生参考!
2025北京物化生532分左右能报考的院校
院校名称 | 学科 | 批次 | 专业组 | 2024分数线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35 |
集美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29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27 |
成都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2 |
南昌医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2 |
北京工商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6 | 532 |
河北医科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36 |
北京建筑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29 |
承德医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0 |
天津科技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5 | 533 |
湖南科技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27 |
成都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3 | 533 |
中国戏曲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28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0 |
成都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30 |
江西师范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31 |
北京工商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5 |
天津师范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0 |
北京工商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29 |
杭州师范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0 |
浙江理工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32 |
安徽师范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0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30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3 |
青岛科技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1 |
河北中医药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3 |
烟台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7 |
山西中医药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30 |
北京舞蹈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29 |
浙江师范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32 |
北京物化生532分左右能上的大学介绍
中国戏曲学院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教师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近年来,学院坚持“引进、培养、提高”的原则,先后引进了傅谨、谢柏梁、张火丁等特聘教授及学科带头人和其他高层次人才,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来院任教,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和著名艺术家为学术和创作带头人,新老结合、院内外结合、在职与客座结合的师资队伍。截至2016年底,在277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9%,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日趋优化。
北京工商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8人,其中专任教师86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2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66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478人和29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1%。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市级人选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3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4人,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4人。
北京建筑大学
学校名师荟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060人,其中专任教师664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5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25人,教授140人,博士生导师46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北京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获得者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青年北京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5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工程人才北京市级人选8人,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者9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8人,北京市科技新星8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等各类省部级团队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