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资讯 \ 正文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025-05-10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需从国际与国内两个维度来审视。

国际背景方面:

1935年7月至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重点探讨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议题。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发送电报,指出将蒋介石与日本侵略者等同看待是不恰当的,认为无法同时顺利地进行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并批评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展开和谈。

国内背景方面: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一个重要节点。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了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发起进攻,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19日,沈阳被日军侵占,随后长春、吉林等地也相继沦陷。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

数十万东北军遵循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未战先退。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了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建立了傀儡政权。

随着民族存亡危机的日益严峻,各界民众都感受到了亡国的紧迫性。在这一过程中,张学良将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先是失去了东北,随后又失守热河,其威信大幅下降,几乎成为了民族的公敌。

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组织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得到了全国民众的积极响应,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是一二·九运动。

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或西南事变,也在此时期发生。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表通电,强烈谴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对中国领土的践踏,决定率领部队北上抗日,收复失地。6月2日,他们致电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请求准许粤桂部队北上。然而,不久后广东的将领和飞行员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并对两广所谓的“北上抗日”说法进行了抨击。最终,“南天王”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向蒋介石表示归顺。

由于两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尤其是未动一兵一卒便使当时叛逆性最强、实力最大且处于半独立状态的粤桂湘三省俯首听命),蒋介石将原本准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军全部北调,用于剿共,并计划调离张学良的部队。然而,由于蒋介石的过分自信,他仅带领少数文武官员飞往西安,结果在西安事变中被全部扣留(因为当时论“造反”实力,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与两广部队相比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因此,史学家认为,由于两广事变的危机得以安然度过,西安事变在1936年的西安临潼骊山“非爆发不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上一篇:2025枣庄职业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 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下一篇:2025美术生文化课594分能上扬州大学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