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太原工业学院在河北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太原工业学院河北代码是多少?怎么查询?
2025年太原工业学院在河北招生代码是考生报考该大学的重要依据。招生代码的准确填写对于考生能否顺利报考起着决定性作用。考生在掌握招生代码的同时,还需了解太原工业学院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以及就业前景等情况,将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学校的教学特色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2025年太原工业学院在河北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院校招生代码 | 学科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
1991 | 物理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31 |
1991 | 历史 | 工商管理 | 03 |
1991 | 物理 | 软件工程 | 28 |
1991 | 物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07 |
1991 | 物理 | 生物工程 | 40 |
1991 | 物理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18 |
1991 | 物理 | 安全工程 | 38 |
1991 | 物理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15 |
1991 | 物理 | 通信工程 | 23 |
1991 | 物理 | 经济学 | 06 |
1991 | 物理 | 跨境电子商务 | 44 |
1991 | 物理 | 能源化学工程 | 34 |
1991 | 物理 | 工商管理 | 41 |
1991 | 物理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39 |
1991 | 物理 | 机械电子工程 | 11 |
1991 | 物理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24 |
1991 | 物理 | 应用化学 | 08 |
1991 | 物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7 |
1991 | 物理 | 智能车辆工程 | 14 |
1991 | 物理 | 化工安全工程 | 35 |
1991 | 物理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21 |
1991 | 物理 | 质量管理工程 | 43 |
1991 | 物理 | 物联网工程 | 29 |
1991 | 历史 | 经济学 | 01 |
1991 | 物理 | 智能材料与结构 | 19 |
1991 | 物理 | 功能材料 | 17 |
1991 | 物理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37 |
1991 | 物理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32 |
1991 | 物理 | 自动化 | 25 |
1991 | 物理 | 数字媒体技术 | 30 |
2025年太原工业学院在河北招生代码查询
一、查询方法:
河北教育考试院
步骤:登录【河北教育考试院】官网,找到河北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信息查询相关功能,在里面搜索查询太原工业学院2025年在河北招生的院校代码及各批次专业代码信息。
二、查询方法
太原工业学院官网
步骤:登录太原工业学院的院校官网,点击进入招生网,查询2025年在河北的招生计划信息,找到所需的代码进行填报。
注意:招生计划表中的国标代码、教育部标准码等信息,不代表志愿填报代码。
2025年太原工业学院报考建议
合理规划志愿梯度:采取“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策略,各志愿院校之间拉开适当梯度。建议20%冲、50%稳、30%保,具体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冲刺院校可选择近三年录取位次比自身靠前10%左右的,稳妥院校选择与自己成绩差不多的,保底院校则选择往年录取位次靠后10%-20%的。
优先核实代码权威性:2025年高考招生政策强调“代码动态调整”,考生需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或《招生计划手册》确认太原工业学院最新代码,避免使用往年数据。
区分普通类与专项计划代码:太原工业学院在河北的专项计划(如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可能有独立代码(如0852-专项),需按资格要求填报。
太原工业学院介绍
太原工业学院坐落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以工为主,以工程应用为特色,涵盖工、理、经、管、艺、教等学科门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支持高校,是山西省确定的向应用型转变首批试点高校,是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4年,前身为华北第五工业学校,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国防建设需要建立的一所国家重点中专,1988年升格为专科,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为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更名为“太原工业学院”。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开始与中北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017年被列为山西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2022年分别与太原师范学院和太原科技大学签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2023年,作为山西省试点院校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70年来,学校传承兵工优良传统,践行“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校训,弘扬“忠诚奉献、务实笃行、自强不息、奋进创新”的太工精神,为国防工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近10万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