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京工业大学在广西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南京工业大学广西代码是多少?怎么查询?
2025年南京工业大学在广西招生代码是考生报考该大学的重要信息之一。招生代码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志愿是否能被正确投档。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需仔细核实招生代码,同时结合学校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等信息,综合考虑自身成绩和兴趣爱好,合理填报志愿。此外,了解学校的录取规则、专业分配原则等也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提高考生被理想专业录取的概率。
2025年南京工业大学在广西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院校招生代码 | 学科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
10291 | 物理 | 消防工程 | 049 |
10291 | 物理 | 地质工程 | 042 |
10291 | 物理 | 安全工程 | 048 |
10291 | 历史 | 金融学 | 003 |
10291 | 物理 |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 012 |
10291 | 历史 | 德语 | 005 |
10291 | 物理 | 增材制造工程 | 016 |
10291 | 物理 | 测绘工程 | 039 |
10291 | 物理 | 环境工程 | 053 |
10291 | 物理 | 通信工程 | 028 |
10291 | 物理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037 |
10291 | 物理 | 制药工程 | 041 |
10291 | 物理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022 |
10291 | 物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32 |
10291 | 物理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021 |
10291 | 物理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035 |
10291 | 物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027 |
10291 | 物理 | 智能建造 | 052 |
10291 | 物理 | 药学 | 050 |
10291 | 物理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029 |
10291 | 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19 |
10291 | 物理 | 风景园林 | 047 |
10291 | 物理 | 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 | 017 |
10291 | 物理 | 机械工程 | 014 |
10291 | 历史 | 行政管理 | 007 |
10291 | 物理 | 应用物理学 | 011 |
10291 | 物理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018 |
10291 | 物理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045 |
10291 | 物理 | 金属材料工程 | 020 |
10291 | 历史 | 日语 | 006 |
2025年南京工业大学在广西招生代码查询
一、查询方法:
广西教育考试院
步骤:登录【广西教育考试院】官网,找到广西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信息查询相关功能,在里面搜索查询南京工业大学2025年在广西招生的院校代码及各批次专业代码信息。
二、查询方法
南京工业大学官网
步骤:登录南京工业大学的院校官网,点击进入招生网,查询2025年在广西的招生计划信息,找到所需的代码进行填报。
注意:招生计划表中的国标代码、教育部标准码等信息,不代表志愿填报代码。
2025年南京工业大学报考建议
结合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来选择院校和专业,避免盲目跟风报考热门专业,否则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动力。
关注新高考省份政策:若广西为新高考省份,需注意“院校专业组”代码规则,南京工业大学可能按选科要求拆分代码(如物理类组代码0852-1、历史类组代码0852-2)。
合理规划志愿梯度:采取“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策略,各志愿院校之间拉开适当梯度。建议20%冲、50%稳、30%保,具体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冲刺院校可选择近三年录取位次比自身靠前10%左右的,稳妥院校选择与自己成绩差不多的,保底院校则选择往年录取位次靠后10%-20%的。
南京工业大学介绍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历史底蕴深厚、学科特色鲜明、办学成果丰硕。是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牵头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4万余人。涵盖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1个。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评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B+等级。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500强,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8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41-57位;自然指数2024年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3位;软科202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第308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