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各专业在河北录取分数线 2026河北考生多少分能上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2025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在河北的招生包含历史类和物理类多个专业,各个专业录取分数线区间差异。历史类专业分数线在449分至546分之间,物理类专业分数线在417分至554分之间。其中,历史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以546分为最高分专业,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以449分为最低分专业,物理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以554分为最高分专业,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以417分为最低分专业。以下为更详细的各专业分数线。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历史类各专业在河北录取分数线
院校代号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6 | 现代物流管理 | 449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3 | 化工安全技术 | 450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4 |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 | 451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5 | 大数据与会计 | 470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2 | 电子商务 | 531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1 | 大数据与会计 | 546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各专业在河北录取分数线
院校代号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24 | 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 | 417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34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437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33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439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20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440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23 | 材料工程技术 | 440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22 | 光伏工程技术 | 441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32 | 化工装备技术 | 441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21 |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 | 445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27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 445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31 | 高分子合成技术 | 453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26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456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19 | 油气储运技术 | 458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29 | 石油炼制技术 | 466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28 | 应用化工技术 | 467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25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468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30 | 石油化工技术 | 471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9 | 建筑工程 | 497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15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507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14 |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 | 519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11 | 现代测控工程技术 | 521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12 | 应用化工技术 | 524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8 | 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 | 524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16 | 物联网工程技术 | 525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17 | 数字媒体技术 | 525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13 | 化工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 526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7 | 油气储运工程 | 528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18 |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 534 |
100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10 |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 554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坐落在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美丽的黄河之滨——金城兰州。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其前身与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炼油厂和第一座化学工业基地相伴而生,1999年转制为甘肃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高职院校。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整合相关院校办学资源,设置公办本科层次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现有西固东校区、西固西校区、新区校区和白银校区四个校区,设16个学院(教学部)。学校总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22亿元,建有校内实训基地76个、实验实训室27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6个,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培育基地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