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各专业在重庆录取分数线 2026重庆考生多少分能上东北林业大学
根据学究网志愿提供的2025年录取数据,东北林业大学在重庆历史类各专业录取分数区间为564到576分,历史类专业分数线跨度较大其中:工商管理类专业最低570分、法学专业最低576分、风景园林专业最低564分等。物理类各专业录取分数区间为529到601分,物理类专业分数线跨度较大其中:土木工程专业最低562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最低593分、园林专业最低565分、经济学类专业最低571分、机器人工程专业最低598分、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最低529分等。具体分数线及对应位次如下:
东北林业大学历史类各专业在重庆录取分数线
院校名称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
东北林业大学 | 108 | 风景园林 | 564 |
东北林业大学 | 111 | 工商管理类 | 570 |
东北林业大学 | 140 | 法学 | 576 |
东北林业大学物理类各专业在重庆录取分数线
院校名称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
东北林业大学 | 5H4 | 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529 |
东北林业大学 | 545 | 俄语(国家专项) | 537 |
东北林业大学 | 546 | 日语(国家专项) | 538 |
东北林业大学 | 5H2 | 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543 |
东北林业大学 | 502 | 土木工程(国家专项) | 555 |
东北林业大学 | 509 | 风景园林(国家专项) | 555 |
东北林业大学 | 516 | 工商管理类(国家专项) | 558 |
东北林业大学 | 507 | 风景园林 | 561 |
东北林业大学 | 505 | 林产化工(国家专项) | 561 |
东北林业大学 | 500 | 土木工程 | 562 |
东北林业大学 | 524 | 园林 | 565 |
东北林业大学 | 510 | 工商管理类 | 566 |
东北林业大学 | 506 | 轻化工程(国家专项) | 570 |
东北林业大学 | 5H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 办学) | 571 |
东北林业大学 | 539 | 经济学类 | 571 |
东北林业大学 | 501 | 林学类 | 574 |
东北林业大学 | 537 | 化学(拔尖人才成栋班) | 575 |
东北林业大学 | 522 | 生物科学类 | 579 |
东北林业大学 | 552 | 生物科学(拔尖人才成栋班) | 580 |
东北林业大学 | 535 | 化学类(国家专项) | 580 |
东北林业大学 | 530 | 交通运输类 | 581 |
东北林业大学 | 532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89 |
东北林业大学 | 555 | 生态学(拔尖人才成栋班) | 589 |
东北林业大学 | 504 | 电子信息类(高校专项) | 590 |
东北林业大学 | 515 | 车辆工程 | 591 |
东北林业大学 | 51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93 |
东北林业大学 | 513 | 机械电子工程 | 593 |
东北林业大学 | 518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95 |
东北林业大学 | 514 | 机器人工程 | 598 |
东北林业大学 | 519 | 人工智能 | 599 |
东北林业大学 | 517 | 计算机类 | 599 |
东北林业大学 | 521 | 电气类 | 600 |
东北林业大学 | 503 | 电子信息类 | 601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并非2025年东北林业大学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东北林业大学在重庆专业录取分数,请前往学究网志愿获取完整信息。
东北林业大学简介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
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2月,由原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原国家林业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1年6月,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3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