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疆555分左右可以上哪些大学 2026院校名单推荐
2026年新高考新疆555分左右可以上哪些大学?下面学究网小编根据学究网志愿提供的数据推荐一下2026年新高考新疆555分左右能上的大学,其中有:贵州大学分数线为546分录取批次为本科一批、哈尔滨工程大学分数线为552分录取批次为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山东大学分数线为555分录取批次为本科一批、中国计量大学分数线为539分录取批次为本科一批、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为553分录取批次为本科一批、安徽医科大学分数线为543分录取批次为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等等,具体名单请见下文表格:

2026年新高考新疆55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科目 | 分数线 | 批次 |
|---|---|---|---|---|
| 山东大学 | 山东 | 理科 | 555 | 本科一批 |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北京 | 理科 | 536 | 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 外交学院 | 北京 | 理科 | 549 | 本科提前批 |
| 山东大学(威海) | 山东 | 理科 | 535 | 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 暨南大学 | 广东 | 理科 | 552 | 本科一批 |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 | 文科 | 553 | 本科一批 |
| 广州大学 | 广东 | 理科 | 541 | 本科一批 |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 | 文科 | 536 | 本科一批 |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 | 理科 | 539 | 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 西安石油大学 | 陕西 | 理科 | 545 | 本科一批 |
| 云南大学 | 云南 | 理科 | 540 | 本科一批 |
| 大连理工大学 | 辽宁 | 理科 | 540 | 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 湖南科技大学 | 湖南 | 理科 | 538 | 本科一批 |
|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 辽宁 | 理科 | 544 | 本科一批 |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 | 理科 | 545 | 本科一批 |
| 东北师范大学 | 吉林 | 文科 | 539 | 本科提前批 |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广东 | 理科 | 556 | 本科一批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 | 理科 | 551 | 本科一批 |
| 湖南大学 | 湖南 | 文科 | 551 | 本科一批 |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 | 理科 | 541 | 本科一批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湖北 | 文科 | 538 | 本科一批 |
| 贵州大学 | 贵州 | 理科 | 546 | 本科一批 |
| 华东政法大学 | 上海 | 理科 | 543 | 本科一批 |
| 宁夏大学 | 宁夏 | 文科 | 555 | 本科一批 |
| 四川大学 | 四川 | 文科 | 546 | 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 中国海洋大学 | 山东 | 理科 | 538 | 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 | 文科 | 537 | 本科一批 |
| 东华大学 | 上海 | 理科 | 544 | 本科一批 |
| 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 | 文科 | 547 | 本科一批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山东 | 理科 | 555 | 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 | 文科 | 550 | 本科一批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 | 理科 | 545 | 本科一批 |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 | 文科 | 536 | 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 南京审计大学 | 江苏 | 理科 | 539 | 本科一批 |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 | 理科 | 548 | 本科一批 |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 | 文科 | 538 | 本科一批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 理科 | 549 | 本科一批 |
| 吉林大学 | 吉林 | 文科 | 543 | 本科一批 |
| 西南政法大学 | 重庆 | 文科 | 542 | 本科一批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北京 | 文科 | 557 | 本科一批 |
| 华南师范大学 | 广东 | 理科 | 555 | 本科一批 |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 | 理科 | 544 | 本科一批 |
| 华中农业大学 | 湖北 | 文科 | 539 | 本科一批 |
| 深圳大学 | 广东 | 文科 | 538 | 本科一批 |
|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 | 文科 | 542 | 本科一批 |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浙江 | 理科 | 542 | 本科一批 |
|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 | 理科 | 543 | 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黑龙江 | 理科 | 552 | 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 中国计量大学 | 浙江 | 文科 | 539 | 本科一批 |
|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 | 文科 | 537 | 本科一批 |
注意:不同大学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也有所不同。有的大学可能对少数民族考生、农村考生等有特殊政策,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提前了解这些政策,以便更好地规划考生的志愿。
大学简介
宁夏大学
宁夏大学是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宁夏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宁夏大学与原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合并;2002年2月,与宁夏农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宁夏大学;2014年4月,宁夏大学中卫校区成立;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位于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首批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教育部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为基础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3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经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同年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入选首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置国家安全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4年,获批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获批全国首批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司法部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联系点、中央网信办网络立法联系点。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1949年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3003.88亩,建筑面积118.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14亿元,纸质、电子文献总量765万余册。设有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海洋装备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齐白石艺术学院、体育学院(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学院、足球运动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黎锦晖音乐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昭潭书院、师范学院等24个教学院和潇湘学院(独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三亚研究院。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个学科门类。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资格、“硕师计划”推免资格。拥有1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5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国防特色学科。拥有91个本科专业,2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8个省级一流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