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黑龙江物化生572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
2025黑龙江物化生572分能上的大学有:山东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重庆大学、广西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以下是一些可能适合此分数段的大学名单及录取分数线,供高考生参考!
2025黑龙江物化生572分左右能报考的院校
院校名称 | 学科 | 批次 | 专业组 | 2024分数线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物理 | 本科批 | 003 | 576 |
东北财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8 | 571 |
中国矿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3 | 576 |
江西财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4 | 569 |
东北电力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9 | 571 |
南京农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5 | 576 |
宁波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3 | 572 |
江苏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7 | 577 |
西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17 | 568 |
长春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10 | 570 |
昆明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5 | 574 |
安徽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1 | 570 |
西安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4 | 572 |
华中农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6 | 571 |
重庆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7 | 57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7 | 570 |
太原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4 | 571 |
南昌医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003 | 577 |
郑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5 | 570 |
湖南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5 | 574 |
南方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2 | 567 |
成都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4 | 570 |
长安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4 | 577 |
杭州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2 | 569 |
成都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8 | 571 |
昆明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6 | 567 |
北京林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12 | 577 |
江苏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8 | 572 |
浙江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02 | 576 |
宁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11 | 567 |
黑龙江物化生572分左右能上的大学介绍
东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600余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人选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8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吉林省高级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4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入选人选33人;首批新世纪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百名科技领军人才5人;吉林省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3个。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更新时间:2021年4月)
东北财经大学
学校持续完善“引育用相结合、老中青全覆盖、各岗位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工作体系,现有教职工1776人,其中专任教师951人(含教授192人、副教授406人),入选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国家级人才荣誉称号25人,通过特聘教授(研究员)、客座教授等形式柔性引进高水平人才29人。
中国矿业大学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3200多人。在1989名专任教师中,受聘正高岗位486人,受聘副高岗位862人,博士生导师473名,硕士生导师1387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12人,比例达81%。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拥有15名两院院士(含外聘),10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5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4人入选其他国家重点人才项目,5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2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第二届杰出教学奖,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人获得第二届科学探索奖,9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