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南物化生574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
2025海南物化生574分能上的大学有:吉林建筑大学、忻州师范学院、西南医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湖北理工学院、黄淮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天津理工大学等,以下是一些可能适合此分数段的大学名单及录取分数线,供高考生参考!
2025海南物化生574分左右能报考的院校
院校名称 | 学科 | 批次 | 专业组 | 2024分数线 |
---|---|---|---|---|
天津理工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74 |
成都工业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80 | 572 |
北华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3 | 576 |
武夷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7 |
齐齐哈尔医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3 | 572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5 |
宜宾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6 |
大连民族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4 |
云南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80 | 577 |
洛阳师范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7 |
山西大同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3 | 577 |
保定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69 |
湖南工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6 |
山东工商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6 |
宜春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8 | 572 |
菏泽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3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4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9 |
咸阳师范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3 | 574 |
贵州理工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3 | 569 |
海南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84 | 575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10 | 570 |
岭南师范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73 |
内蒙古医科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2 | 577 |
南宁师范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3 | 57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3 | 572 |
新余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3 | 571 |
吕梁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6 |
青海民族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1 |
湖南医药学院 | 综合 | 本科批 | 01 | 577 |
海南物化生574分左右能上的大学介绍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现有教职员工3023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582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2017人,具有正高职称的507人,具有副高职称的675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219人。学校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6816人,硕士研究生8159人,博士研究生1215人,学历教育留学生1545人。学校占地面积4363.64亩,分布于呈贡校区和东陆校区,公用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信息化设备资产总值9.38亿余元,图书馆藏书382万余册。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云南主节点单位。
保定学院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453人。教职工999人(专任教师60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27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省社科优秀专家2人,省模范教师2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师德标兵5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5人。聘请中科院院士王梓坤、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曹坳程为特聘教授。聘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95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内蒙古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56人。其中,正高288人,副高309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30人,硕士学位人员45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92.99%。有硕士生导师863人,48名教师入选学校博士生导师库。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8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1人,自治区杰出人才8人,自治区草原英才领军人才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63个、自治区草原英才108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93人次,自治区教学名师15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1人,自治区教坛新秀12人,创建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