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郑州轻工业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最低分及位次
2024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山西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8,最低位次是9225;2024郑州轻工业大学在河北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3,最低位次是88967;2024郑州轻工业大学在辽宁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0,最低位次是51194。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具体来看一下!
2024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郑州轻工业大学在云南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25;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05;
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宁夏文科最低分数线为496;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34;
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天津综合类最低分数线为531;
省份 | 学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482 | 36158 |
天津 | 综合 | 本科A段 | 531 | 30190 |
河北 | 历史 | 本科批 | 544 | 18119 |
河北 | 物理 | 本科批 | 523 | 88967 |
山西 | 文科 | 本二A | 508 | 9225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498 | 48575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二批 | 428 | 12940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批 | 481 | 26222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二批 | 429 | 40939 |
辽宁 | 历史 | 本科批 | 500 | 11872 |
辽宁 | 物理 | 本科批 | 504 | 51194 |
吉林 | 历史 | 本科批 | 498 | 7454 |
吉林 | 物理 | 本科批 | 510 | 23864 |
黑龙江 | 历史 | 本科批 | 500 | 9193 |
黑龙江 | 物理 | 本科批 | 489 | 38055 |
上海 | 综合 | 本科批 | 414 | 39641 |
江苏 | 历史 | 本科批 | 536 | 24138 |
江苏 | 物理 | 本科批 | 526 | 111412 |
安徽 | 历史 | 本科批 | 525 | 20274 |
安徽 | 物理 | 本科批 | 531 | 85739 |
福建 | 历史 | 本科批 | 463 | 19665 |
福建 | 物理 | 本科批 | 540 | 47105 |
江西 | 历史 | 本科批 | 539 | 13912 |
江西 | 物理 | 本科批 | 529 | 56703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533 | 19675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537 | 90628 |
河南 | 理科 | 本二批 | 506 | 138119 |
湖北 | 历史 | 本科批 | 525 | 15178 |
湖北 | 物理 | 本科批 | 530 | 64476 |
湖南 | 历史 | 本科批 | 512 | 20122 |
湖南 | 物理 | 本科批 | 493 | 96641 |
广东 | 历史 | 本科批 | 510 | 33163 |
广东 | 物理 | 本科批 | 513 | 126330 |
广西 | 历史 | 本科批 | 519 | 12019 |
广西 | 物理 | 本科批 | 484 | 67194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562 | 20113 |
重庆 | 历史 | 本科批 | 508 | 13275 |
重庆 | 物理 | 本科批 | 521 | 48782 |
四川 | 文科 | 本二批 | 528 | 20885 |
四川 | 理科 | 本一批 | 570 | 50121 |
四川 | 理科 | 本二批 | 542 | 79761 |
贵州 | 历史 | 本科批 | 518 | 13992 |
贵州 | 物理 | 本科批 | 493 | 56743 |
云南 | 文科 | 本二批 | 525 | 23730 |
云南 | 理科 | 本一批 | 556 | 22097 |
云南 | 理科 | 本二批 | 505 | 47634 |
陕西 | 文科 | 本二批 | 475 | 18188 |
陕西 | 理科 | 本二批 | 471 | 64057 |
甘肃 | 历史 | 本科批 | 513 | 7101 |
甘肃 | 物理 | 本科批 | 504 | 31251 |
青海 | 文科 | 本一批 | 440 | 2988 |
青海 | 理科 | 本一批 | 384 | 11486 |
宁夏 | 文科 | 本一批 | 496 | 3451 |
宁夏 | 理科 | 本一批 | 434 | 13883 |
新疆 | 文科 | 本二批 | 430 | 3853 |
新疆 | 理科 | 本二批 | 384 | 19074 |
郑州轻工业大学怎么样
学校始终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汇聚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近800人,博士学位教师800余人。汇聚了双聘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中原学者、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等200余人,形成了以院士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以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博士为中坚,以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