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河南
19071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河南省
本科理工类公办

院系设置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始于1985年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城镇建设科,是我校创办最早的系部之一。1993年更名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2002年成立平顶山工学院土木工程系,2008年成立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材料工程系和交通工程系,2013年4月撤系建院,分别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和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6年4月两学院合并成立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办公电话:0375-2089201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是河南省高校开设管理类专业较早的教学院系之一,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800余人。目前,主要开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8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两个专业是河南省特色专业,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建造)是一本招生专业,工程造价教研室为校级优秀教研室。

管理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9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4人(其中5人博士在读),双师型教师5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院下设8个教研室,拥有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和1个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电算化实验室、建设工程招投标模拟实验室、建设工程估价操作实验室、建设工程仿真(工程管理BIM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等共9个实验室,能够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近年来,全院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率、考研率明显提高;院内学术科研气氛浓厚,教师承担了多项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奖励。

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文理)、市场营销(文理)、旅游管理(文理)、财务管理(文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文)
专科专业:建设工程管理(文理)
办公电话:0375--2089210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是我校创办最早的学院之一。现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安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五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毕业生遍布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建环保部门、学校、设计院等单位。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6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比例达60%以上,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学研究能力。近几年来在各种期刊公开发表较高学术水平论文 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近30篇,出版教材20余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6项,其他科研成果奖 15 项;国家专利10余项。

院内设有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总支、环境工程教研室、环境科学教研室、安全工程教研室、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水文与水资源教研室、流体力学教研室、分析测试中心、实验教学中心11个教学与管理机构,实验中心设有水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流体力学、金工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等11个实验室,实验室建筑总面积为4000多m2,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达1000多万元;与平顶山市自来水公司、平顶山市污水净化公司等20个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2008年,环境工程、市政工程两个学科被学校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2011年,“环境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校级特色专业, “水处理工程教学团队”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2012年,市政工程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环境工程专业又被确定为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本科专业: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合作办学)
办公电话:0375-2089079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前身为1991年2月成立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城镇建设系,1997年9月独立成建筑系、后经规划建筑系、城市规划与建筑系,于2013年4月更名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院现有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个本科专业。截至2017年12月,在校生共有1088人。学院设有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美术四个教研室、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BIM设计中心及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设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模型实验室、建筑摄影实验室、BIM实验室、绿色建筑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专任教师10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博士5人,硕士82人。

本科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文理)
专科专业:建筑设计(文理)
办公电话:0375-2089031


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成立于2013年,其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建筑环境与热能工程系。是我校办学实力较强、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院部。学院设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其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于2015年通过住房建设部的专业评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为国家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下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与热工四个教研室;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实验中心(下设暖通实验室、燃气实验室、热能与动力实验室、新能源工程实验室、建筑设备实训中心、CAD实验室);金工实训中心;燃气与热能工程研究中心和楼宇自动化研究所两个研究机构。配置了技术先进、数量充足的实验仪器设备,<设备总资产1000余万元。建有省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6个,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学院现有教师4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硕士学位教师26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3人。是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和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学院拥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河南省教学团队,“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供热工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传热学》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河南省重点学科,在燃气高效应用与节能技术、低品位能综合利用技术、生物质燃气及转换利用技术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4年来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73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7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论著、主参编教材2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28项。

目前在校生1419人,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至今共培养毕业生4000多人,分布在河南、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天津、河北、湖南等省份的设计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近几年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位居学校前列。考研率也逐年上升,2017年过线率达30%,且考取的大多数为“985”“211”高校。

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专科专业:城市燃气工程技术(文理)
办公电话:0375-2089069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始于1998年设立的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专科专业(原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成立测量与国土信息系,下设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专科专业;2002年学校升本成功,设立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同时分离出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2003年设立了工程测量技术专科专业;2005年设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2013年本专业更名为地理信息科学),同时撤销了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专业;2007年设立了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2008年更名为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2009年撤销了工程测量技术专科专业,2013年该专业恢复招生,2017年停招。2018年设立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3年4月撤系建院,更名为测绘工程学院;2016年4月更名为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现下设4个本科专业: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1个专科专业:工程测量技术。目前在校生1005人,面向全国招生,已培养5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

测绘学院建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地资源管理”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土地资源管理教研室”1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平顶山分中心1个,平顶山市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硕士培育点1个。现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网络课程5门,在线开放课程3门。

现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博士1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5人;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18人。另聘请客座教授2人、学科带头人1人。学院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培养,师生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教师参加全国全省教学技能竞赛获奖24项;学生在全国全省的大学生测量、GIS技能竞赛中获奖35项,其中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团体总成绩一等奖。另外,我院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成果丰硕。

学院拥校内外实习基地10余个,与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平顶山市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平顶山市土地资源学会等多个单位达成政产学研合作协议。并于2017年8月加入“河南省空间信息产业联盟”。通过校政、校企合作,发挥我院人才优势,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提高教师、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各专业转型发展。

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共计发表论文102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3篇,中文核心37篇。论文获省部级二等奖4篇,三等奖3篇。出版著作4部,共计124.5万字。主编教材11部,共计200.3万字,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科研项目6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4项,地厅级37项,国家重点实验室2项;引进各项科研经费245.83余万元。发明专利23项。完成省市级教学改革项目18项。

本科专业: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
专科专业:工程测量技术(文理) 办公电话:0375-2089033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由原城市规划与建筑系的艺术设计、动画、装潢艺术设计(专科)等专业组建而成,其中装潢艺术设计(专科)专业创办于2003年,艺术设计专业创办于2007年,动画专业创办于2009年。经2013年专业整合,现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设计专业分为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2个专业方向。目前在校生1700余人。全院共有专兼职教师65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专任教师59人。在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7人,讲师27人,助教2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专任教师主要来自天津美院、广州美院、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院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较高、学术梯队较为合理的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我院还从国内著名高校聘请多名客座教授,定期举办专题教学和学术讲座。

学院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美术、设计基础等六个教研室。

我院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办学导向、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办学思路,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对接,拓展校企合作门路,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毕业生分布于建筑装饰、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广告印刷、新媒体、互联网等设计或施工部门。

2016年,我院教师在第二十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中分获银奖和优秀奖;“名仕杯”平顶山市装饰设计大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获金奖。同时我院组织学生参加“2016第五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 “2016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2016河南省艺术设计展”等一系列专业设计赛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在第五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中我院师生共获奖50余项,动画专业包揽动画与多媒体设计类两项二等奖,我校获得优秀组织院校奖、优秀指导老师奖各一项。

2017年,我院教师共编著教材5部;获校级网络公开课程4项;河南省教育厅课件获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项;河南之星指导学生获奖4项;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指导学生获奖3项;中国▪洛阳(国际)“三彩杯”第五届创意设计大赛获奖4项。

2018年,我院在中南六省联合举办的“中南星奖”中获50余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8项、优秀奖18项;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在洛阳国际第六届三彩杯创意设计大赛中获银奖和铜奖各1项;产品设计工作室在上海举办的“金辕奖七立方杯交通工具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最高的“金辕之星奖”;景观设计工作室在国际牛津挑战赛获得决赛资格,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决赛;室内设计工作室在河南省第一届BIMVR及装饰VR设计大赛中获得团队二等奖的好成绩。

比赛获奖充分展示了我院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也为我院学生学习专业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

本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文理)、环境设计(文理)、产品设计(文理)、动画(文理)
办公电话:0375-2089256


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
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成立于1995年5月,目前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及游戏开发方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四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00余人。学院下设4个教研室,1个大数据学院、1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实验教学中心,共有18个专业实验室,固定资产2100余万元,其中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为平顶山市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现有教师66人,教授2人,副教授20人,高级实验师2人,博士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8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名,河南城建学院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平顶山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近几年发表科研论文252篇,期中收录48篇,中文核心期刊 103篇;省部级项目立项 22项;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项;有4个项目被列为河南城建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

学院以“校企行政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为指导思想,立足城建行业,面向互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学生培养和学科建设。与教育部高校建设发展规划中心、中科曙光共建“教育部—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与河南省住建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墙材大数据方面开展合作;与深圳讯方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与河南青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移动开发实验室”等。并与北京渥瑞达、中平能化信通公司、联通平顶山分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了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顶岗实习四个层次的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在应用研究、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师资共建等方面紧密合作。

2016年8月在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中,我院与中科曙光签订了集人才培养、科研支撑、行业应用及社会服务一体的“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设立“大数据学院”,开展协同创新,为教育及其它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服务,加快培养符合大数据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技术人才。2017年4月我院“河南省城乡规划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此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发改委审批的60家创新平台之一,它的成立为我省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也提升大数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

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办公电话:0375-2089030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始于2003年的平顶山工学院电气系,2008年学校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2013年4月撤系设院,更名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6年4月更名为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机构设置

学院下设有党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科研与校企合作办公室、学工办团总支、电工电子教研室、电气教研室、控制教研室、电子信息教研室、建筑电气教研室、实验中心等10个科室。党政办公室设有主任1人,教务办公室设有主任1人,学籍管理员1人,科研与校企合作办公室设有主任1人;各教研室各设有教研室主任1人;学工办团总支设有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1人,辅导员8人。

开设专业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3月,前身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工电子教研室。2002年开始招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72人和“电气技术”专科专业43人。目前开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四个本科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输配电方向)本科一批专业。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5人、讲师/实验师28人、助教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另有4人在读博士),专业任课教师中硕士以上人员比例达到86%以上;拥有客座教授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平顶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校青年骨干教师3人;

质量工程

●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智能输配电与功率变换、平顶山市豫信工业和信息技术研究院

●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与电子工程实验中心

● 市级重点实验室:平顶山市专用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 校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校级精品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工学、数字逻辑电路

● 校级教学团队

●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建筑电气控制技术

实验条件

电气与电子工程实验中心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设主任1人,专兼职实验员9人,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控制、单片机技术与控制原理、电气控制技术、过程控制、PLC技术、EDA、高频电子、电子实训、楼宇自动化、电气CAD、电力系统与供配电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训练与创新、电子工程训练与创新、GE智能平台(与美国通用电气中国总部战略合作)等17个专业实验室,建筑面积达3250平方米,设备总资产达到1800多万元。担负着科研、全校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任务及本学院的专业课教学和实验教学等任务。

科学研究

近三年来我院教师科研成果显著,发表核心论文21篇,外文SCI、EI收录7篇,省级项目鉴定7项,省级项目立项11项,发表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10个。

人才培养

学院重视本科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自电气学院成立以来,共有478人考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并且考研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类毕业生主要在国家电网、供电公司、发电公司、电力系统、设计院等单位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范围内就业。

学科竞赛

学院在稳定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创业能力不断增强,近三年,我院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华北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国家一等奖1项,华中赛区一等奖1项;GE智能平台全国高校自动化大奖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第一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河南省青年软件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河南省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软银机器人杯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人,省级一等奖11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21人,“挑战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奖22项。

合作交流

学院为了满足专业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的需求,学院先后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高电气、中控大唐移动通信、信盈达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学院迈向国际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互认学分。

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合作办学)
办公电话:0375-2089017


材料与化工学院
材料与化工学院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及“化学工程”两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学科研究平台(煤盐资源高效利用省级工程实验室、煤盐高效利用及新能源材料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炭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河南省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基地、尼龙产业技术平顶山市重点实验室);开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4个本科专业。

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博士34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3人,兼职研究生导师12人。实验室面积5500m2、教科研实验设备1409台套、资产原值4069.6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及精密设备41台套、原值2766万元。有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建筑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为主的20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材料化学专业是我院于2013年新开设的一个以涂料及功能材料(助剂)为主要方向的本科专业。该专业开设有涂料树脂合成工艺、涂料配方设计与应用、涂料性能检测、涂料调色等课程,学生还必须完成从选题、文献调研、配方设计、方案制订、装置搭建、实验操作、产品检测及实验结果分析等过程的3周大实验,以及生产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在涂料及功能材料领域进行配方、工艺及反应器设计、产品研发及生产技术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该专业设备完备,能满足涂料制备及性能测试、涂料组分裂解分析等测试需求。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骨干教师1人。近3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1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自2008年招生本科生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近500名本科生。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人。师资队伍中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3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组成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凝聚力强和整体实力强的教师队伍,为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余篇。

本专业主要开设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及应用、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高分子合成工艺学、塑料成型模具设计等专业课程,并在建筑高分子材料和模具设计等方面开设多门选修课。

同时,为响应“中国尼龙城”的建设,河南城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与平顶山市政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三方共建尼龙产业技术学院,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科研及创新能力,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初步训练,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从事相关材料(包括尼龙相关产业链)产品研发、工艺与设备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此外,较高的考研率以及进入985、211高校深造人数的增加,充分证明了我们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以城建为特色,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土木工程两大主干学科。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土木工程制备及检测等方面理论和知识,熟悉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了解建筑材料制备及质量检测学科前沿,具备生态建筑材料制备、建筑材料检验和土木工程结构检测等能力,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应用、工程检测等行业,从事性能检测、质量控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既懂材料、又懂施工”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该专业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个性拓展课程以及集中实践环节,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工作中能够合理使用现代工具,了解工程对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进行项目管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收“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化学工程与工艺”专升本专业。200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和改革,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心设计、并持续改进培养方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平顶山市及周边地市的多家化工相关企业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并在逐年增加产学研课题项目研究,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和企业欢迎。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掌握化工、石化、材料、能源、环保、轻工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工学科理论前沿、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动态,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进行化工工艺、设备设计及新产品开发基本能力,能在能源化工、尼龙化工、盐化工等相关行业从事生产操作、分析检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

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办公电话:0375-2089043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2001年。现有教职工45人,专兼职教师47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和高级实验师1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目前,在校生1012人。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园林生态四个教研室,开设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园林等四个本科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普通生物学和环境生态学,校级精品课程遗传学等7门;与平顶山农科院共建河南省韭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校级生化工程重点实验室,校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校级生命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教学团队、生物工程特色专业。

我院实验中心现有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制药、园林等9个实验室。实验中心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为976万元。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厅级科研课题32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参编著作20余部。本科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38%以上,其中不少同学考取了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所的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我院与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了校企合作教育,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工作思路,全体师生正围绕“抓好一个中心,搞好三个团队,做好三项工作”的目标,全面推进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本科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园林
办公电话:0375-2089786


数理学院
数理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年轻精干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6人,博士12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3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科研团队。数理学院承担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数学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光伏工程方向)学生的培养任务及全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建筑物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数理学院教师先后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篇,核心期刊82篇;出版著作、教材17部。近年数理学院教师指导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和省级奖励多项,指导美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

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金融数学
办公电话:0375-2089151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开设有英语、翻译两个本科专业(四年制)。目前在校学生569人。设有学院办公室,学工办,团总支,英语专业教研室、翻译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三教研室、语音资料图书管理中心,共9个职能部门。

外国语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科发展方向明确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8人,外籍教师2人;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25人,讲师2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8人,教师大多毕业于四川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等2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

外国语学院教师承担英语本科专业教学任务及全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同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近三年来,共发表论文学术55篇,其中在高教探索、中国科技翻译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被CSSCI检索收录论文3篇,国外期刊1篇,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主参编教材、译著等17部,取得的科研成果在教学工作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外国语学院共拥有17个现代化语音实验中心,座位达1088个,拥有同声传译实验室一个,设备资产总值约500万元,目前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训室正在建设当中,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室评估。

外国语学院十分注重学科建设和发展,目前开设有英语和翻译两个本科专业。

英语专业(本科)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主要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及语言学、文学等相关人文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毕业生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涉外企业等较宽范围内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阅读、听力、口语、语音、语法、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基础英语课程;英语口译、英美文学、语言学、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概况、外贸函电与写作、国际贸易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涉外企业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翻译专业(本科)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熟练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专业笔译技能和口译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翻译工具。能够胜任不同文本文体的笔译、口译及文化交流工作,适合在外交、外事、外贸、独资及合资企业、新闻媒体、教育、科技、金融等领域工作。

主干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写作、口译、笔译、联络口译、同声传译、视译基础、文学翻译、英语国家概况、应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中国典籍英译、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

就业方向:翻译专业毕业生可就职于大、中型企业,从事技术资料以及外事活动翻译工作;进入专业的翻译机构,成为一名专职的翻译技术人员;到中学或英语培训机构从事教学工作;到事业单位从事外事相关工作;继续攻读本专业以或他相关专业研究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精尖人才。

外国语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日益凸显。近年来,我院年青教师在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在2018年5月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类专业组比赛中,我院青年教师胥文华荣获二等奖。

乐学善思的学风催人奋进。自2005年招收本科生以来,毕业生考取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大学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届毕业生考取双一流高校的比例达到75%。每年都有毕业生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攻读硕士研究生,往届毕业生中先后有数人考取博士研究生。

我院一直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学生的就业、创业梦想,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也有不少毕业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创业梦想。我院毕业生除了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国内经济发达城市外,也有不少毕业生在迪拜、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南非、巴基斯坦等境外就业。

学院一直秉承“厚德唯实 博学 慎思”的校训和“学东西文化、育博雅之才”的院训,用我们一贯的工匠精神为学生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搭建成长平台。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was founded in 2002.It now incorporates 2 undergraduate programs named English and Translation. The department also undertakes the task of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to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of non-English majors across the whole university.

The department is rich in teachers, with a faculty of 68. It draws support from its large number of distinguished experts and scholars who have scored impressive academic results in the field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linguistics in English languag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Each year, the department invites ten or more scholars from the UK, America, Australia, Canada, and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Countries to act as part-time teachers. The department emphasizes teaching quality and academic research. Its major task is to train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with high levels of cap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Graduates from the department are highly praised by recruiting units continually. The department also takes an active part in training cadres from administrative units across Henan province, directors of large and middle-sized enterprises and staff members whose work is concerned with foreign affairs. It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local and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本科专业:英语(文)、翻译(文理) 办公电话:0375-2089606


法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法学院是我校新成立的教学院部之一。前身为2005年成立的平顶山工学院法律系,2008年11月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法律系,2013年4月我校撤系建院,法律系更名为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简称法学院。2016年4月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名为法学院。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25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3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2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业务素质高、学术梯队合理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院聘请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及司法系统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兼任客座教授。

学院重视学科平台建设,成立了“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被学校确定为院级重点学科。学院不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多年来,学院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CSSCI、SSCI等收录20多篇;主编出版教材、专著10多部。特别是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中心”成员发表的论文《论我国环境与公共健康安全信息公开制度构建》、《关于河南省环境教育立法的思考》、《国内外环境教育立法实践对河南省环境教育立法启示》、《国外突发性环境与公共健康安全事件应急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环境文明视角下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探析》、《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道德教育》等论文20多篇,项目《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视野下的环境补偿机制研究》等10多项。苏芸芳2016年4月、6月参加中华环保联合会“地方NGO环境法律援助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成为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志愿律师。

学院积极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设立了平顶山市法律援助中心河南城建学院工作站”和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为广大师生及周边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法律宣传。我院“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的两名教师参与了我市的首部地方立法,且受到了好评。王艳芳教授为平顶山市法学会副会长、平顶山市政府法制办法律咨询专家、平顶山市人大立法咨询专家。生青杰教授积极从事国家一、二级建造师工作,曾被建设部评为建造师管理工作优秀专家;多次受省住建厅邀请参与建设行业法规起草论证;参与平顶山市地方性法规的论证;经常受住建厅等有关单位邀请进行法律宣讲;对有关单位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现为平顶山市法学会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

学院教师在教学上也取得了可喜成绩,获得省级“教学标兵”教师3名,省级教学优秀教师称号2名,获得市级“五一劳动奖章”2名,荣获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奖励十多项。

学院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共同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图书资料室、网络实训中心,多功能模拟法庭。拥有平顶山市第一家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了便利。为服务见习、实习实践教学,建立近2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满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需要。

“追求法治精神、实现社会公平、传承人文精神、培育创新人才”。乘依法治国之东风,法学院将不懈努力、勇往直前。

本科专业:法学(文) 办公电话:0375-2089332

国际教育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11年5月,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合署办公,是河南城建学院的直属学院之一,承担河南城建学院国际教育与对外交流任务。学院成立以来,利用河南城建学院的优势,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模式,集中优秀师资与教学资源,成功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教学项目,先后与马来西亚林登大学、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日本加计学园、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专家讲学、学者互访、学生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学院与马来西亚林登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于2011年9月开始招收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计技术三个专科专业的学生。2013年4月,学院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合作举办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合作办学项目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统一招生计划,录取批次为本科二批。2014年4月,学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合作举办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合作办学项目获河南省教育厅批准,2014年9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办学项目获国家教育部批准。两专业均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二批)录取,学制四年。

合作办学专科:建筑工程技术(文理)、建筑工程管理(文理)、建筑设计技术(文理)
办公电话:0375-2089583

体育教学部
体育教学部属学校的二级教学机构,承担学校《大学体育》教学任务,负责学校“华光”体育活动普及与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等工作。

教学部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22人,助教8人。下设党政办、教学科研办、第一教研室、第二教研室、体质健康监测中心、体育场馆管理中心、运动训练管理中心等相应的教学管理机构。

教学工作,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为重点,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多次荣获“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单位”荣誉称号。目前,《大学体育》开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健美操与形体舞蹈、毽球、软式排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共十余项专选课,一、二年级体育为必修课,三、四、五年级体育为公共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

学校现有运动场地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面积达5.60平方米。其中标准田径场2个(含标准足球场),室外篮球场33块、排球场15块、网球场8块,羽毛球场地17块、室内乒乓球场地2个,健身馆一个,综合体育训练馆一座。我部还配有8套先进的体质测试仪器,满足了正常体育教学、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科研及达标测试等工作的需要。

体育教学部坚持开展以传统体育项目为特色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2013年我校被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教育厅联合命名为“河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目前已连续3届参加河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共取得金牌10枚。近年来,参加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成绩优异,屡获奖牌。

我部教师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参编著作达20多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2项,共有8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省市级奖励,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2007年参加河南省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研论文报告会荣获二项一等奖。2002年以来,有3人获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学优秀奖和体育”达标”先进工作者,有30余人次获学校优秀教师、文明教师、优秀党员。

体育教学部决心在学校的“五大治校方略”和“坚持一条主线、加强两大建设、实现三大目标”的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为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办公电话:0375-2089808

继续教育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前身是1991年成立的“成人教育科”,历经“成人教育部”,“继续教育中心”。2002年11月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学院下设有党政办公室、招生部、教学部、培训部四个职能科室。现有正式教职工12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人,中级职称人员5人。
目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开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测绘工程、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等40个本、专科专业;现代远程教育(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学习中心)开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0多个本、专科专业。专业涵盖工、管、理、文、法、艺等八大学科门类。二十多年来,共为社会培养了近3万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办公电话:0375-3673586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
河南城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前身是1986年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政教组,1996年更名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2000年更名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2002年学校升格为省属本科院校平顶山工学院,社会科学系更名为社会科学教学部。2005年在社会科学教学部的基础上成立法律系,社会科学教学部更名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2008年学校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思政部、法学院合署办公。2017年7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恢复为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

思政部承担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按照教育部思政课“05方案”,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五门必修课和军事理论、哲学与人生等选修课。

思政部现有马列、德育、形势与政策和军事理论四个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3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助教2人;博士3人,硕士22人。现任教师中获得河南省文明教师1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二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8人。现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学术梯队合理的教科研师资队伍。被学校评定为校级思想政治理论优秀教学团队。

思政部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近年来获得校级精品资课程课程和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优秀课程三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现代史纲要。

思政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思政部教师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生产力研究》、《统计与决策》、《经济纵横》、《学术探索》、《社会科学论坛》、《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被cssci收录或被新华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摘录30余篇。获得地厅级以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0余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市社科联重点调研课题50余项,出版专著8部。

思政部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立足教学,注重科研,彰显特色,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CopyRight @ 学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