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北电力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1156 专业代码及报考指南
华北电力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为:1156。法学专业代码为:103、录取最低分为600分,社会工作专业代码为:104、录取最低分为587分,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代码为:102、录取最低分为583分,行政管理专业代码为:101、录取最低分为588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代码为:526、录取最低分为610分,对于2025年有意报考华北电力大学的贵州考生来说,了解华北电力大学的招生代码和专业代码是志愿填报的第一步。
华北电力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院校招生代码 | 学科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最低分 |
---|---|---|---|---|
1157 | 物理 | 人工智能 | 518 | 623 |
1156 | 物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13 | 626 |
1156 | 物理 | 工程造价 | 503 | 593 |
1157 | 历史 | 公共管理类 | 101 | 591 |
1156 | 物理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523 | 609 |
1157 | 历史 | 网络与新媒体 | 103 | 593 |
1156 | 物理 | 应用物理学 | 521 | 604 |
1156 | 物理 | 通信工程 | 514 | 616 |
1156 | 物理 | 自动化 | 525 | 619 |
1156 | 物理 | 机械工程 | 508 | 604 |
1157 | 物理 | 应用化学 | 531 | 605 |
1156 | 物理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20 | 611 |
1156 | 物理 | 机器人工程 | 524 | 616 |
1156 | 历史 | 行政管理 | 101 | 588 |
1156 | 历史 | 法学 | 103 | 600 |
1157 | 物理 | 金融学 | 505 | 600 |
1157 | 物理 | 能源动力类 | 523 | 618 |
1156 | 历史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102 | 583 |
1156 | 历史 | 社会工作 | 104 | 587 |
1156 | 物理 | 软件工程 | 519 | 617 |
1156 | 物理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515 | 619 |
1156 | 物理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12 | 626 |
1156 | 物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04 | 604 |
1156 | 物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17 | 621 |
1156 | 物理 | 经济学 | 505 | 588 |
1157 | 物理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08 | 625 |
1157 | 物理 | 电子信息工程 | 509 | 627 |
1156 | 物理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509 | 595 |
1156 | 物理 | 网络空间安全 | 527 | 611 |
1156 | 物理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22 | 608 |
2025年华北电力大学报考指南
提前关注政策变化:2025年招生代码及专业计划可能调整,建议考生在2025年6月重点关注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招生网和贵州教育考试院公告,及时获取最新数据。
参考历年录取数据:多参考华北电力大学在贵州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结合自身的成绩和位次,合理预估被录取的概率,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志愿顺序。
转专业机会:除强基计划、艺术类外,大二至大四均可申请转专业,可先进入大类专业再调整。
时间节点:密切关注贵州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志愿填报时间,避免错过截止日期
特殊类型招生:若报考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需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如竞赛证书、个人陈述),并参加学校组织的考核。
华北电力大学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曾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企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万余人,研究生1.5万余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