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农林大学在山东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福建农林大学山东代码是多少?怎么查询?
2025年福建农林大学在山东招生代码是考生报考该大学的重要依据。招生代码的准确填写对于考生能否顺利报考起着决定性作用。考生在掌握招生代码的同时,还需了解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以及就业前景等情况,将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学校的教学特色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2025年福建农林大学在山东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院校招生代码 | 学科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
A389 | 综合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48 |
A389 | 综合 | 水产养殖学 | 34 |
A389 | 综合 | 海洋科学 | A4 |
A389 | 综合 | 智能建造 | A1 |
A389 | 综合 | 制药工程 | 16 |
A389 | 综合 | 环境工程 | 44 |
A389 | 综合 | 智慧林业 | 14 |
A389 | 综合 | 农林经济管理 | |
A389 | 综合 | 生物育种科学 | 18 |
A389 | 综合 | 生物制药 | 17 |
A389 | 综合 | 轻化工程 | 52 |
A389 | 综合 | 生物信息学 | 31 |
A389 | 综合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11 |
A389 | 综合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13 |
A389 | 综合 | 生物科学类 | D3 |
A389 | 综合 | 农学 | 12 |
A389 | 综合 | 财务管理 | C2 |
A389 | 综合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A7 |
A389 | 综合 | 数字经济 | C5 |
A389 | 综合 | 动物科学 | 36 |
A389 | 综合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53 |
A389 | 综合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0 |
A389 | 综合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47 |
A389 | 综合 | 林学类 | D2 |
A389 | 综合 | 智慧农业 | 20 |
A389 | 综合 | 车辆工程 | 65 |
A389 | 综合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A9 |
A389 | 综合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A3 |
A389 | 综合 | 园艺 | 19 |
A389 | 综合 | 风景园林 | 95 |
2025年福建农林大学在山东招生代码查询
一、查询方法:
山东教育考试院
步骤:登录【山东教育考试院】官网,找到山东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信息查询相关功能,在里面搜索查询福建农林大学2025年在山东招生的院校代码及各批次专业代码信息。
二、查询方法
福建农林大学官网
步骤:登录福建农林大学的院校官网,点击进入招生网,查询2025年在山东的招生计划信息,找到所需的代码进行填报。
注意:招生计划表中的国标代码、教育部标准码等信息,不代表志愿填报代码。
2025年福建农林大学报考建议
结合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来选择院校和专业,避免盲目跟风报考热门专业,否则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动力。
专业+院校省份:直接填报“福建农林大学+专业”组合代码,无调剂风险,但需核对专业选科要求(2025年理工类专业普遍限选物理+化学)。
关注院校专业要求:仔细研读高校招生章程,了解各专业的录取规则、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限制等。部分专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有明确要求,考生需确保自己符合报考条件。
福建农林大学介绍
福建农林大学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一所以农林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成立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开创了福建农林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纪元,福建省立农学院是我国南方最早独立建制的高等农林院校之一。1952年,两大文脉汇集成立福建农学院。1958年秋,以福建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成立福建林学院。1994年,福建农学院更名福建农业大学。2000年10月,在时任福建省省长**同志的亲自擘画、亲力推动下,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林大学。**同志亲临福建农林大学成立大会,亲授校牌并发表重要讲话,殷切期望学校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规模、质量、办学水平、整体实力和办学效益上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关键技术的攻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20多年来,学校秉承“研究农业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的办学传统,弘扬“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牢记嘱托,扎根八闽,深耕三农,接续奋斗,在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高效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由单科性大学迈向多科性大学、由地方省属高校迈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地方农林院校内涵式跨越发展的新路。